Luye Global Staff E-magazine
2022年9月刊编者按
绿叶制药集团旗下的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天然药物和现代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生产团队主要负责集团核心产品之一的血脂康的生产。今年北大维信的生产团队面对疫情和冬奥会的外部影响以及内部制定的超高产量任务所带来的双重挑战,通过不懈努力,排除万难,将企业纳入政府民生保障重点企业名录,避免了停工停产,并同时确保了全员健康,2022年一季度产量较同期增长75%,为集团今年设定的15亿粒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月来自北大维信生产团队的两位同事,请他们分享这支优秀的团队得以让血脂康奔跑不懈背后的故事。
左图为北大维信政府事务总监刘隽,右为北大维信生产部经理宋建刚
Q:感谢两位同事接受本月的员工采访,请先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宋:我叫宋建刚,2013年加入公司,目前担任生产部经理,负责管理发酵、提取、制剂三个车间和生产部的日常工作。
刘: 我叫刘隽,1994年加入公司,目前任职政府事务总监,负责政府事务和大行政职能部门的协调。
Q:可否简要介绍一下你们的生产团队?
宋:我们的项目团队包括生产部、质量部、工程部、物料部和大行政,生产部负责产品的生产产出;质量部负责生产现场的合规管控与物料和产品的检验放行;工程部负责设备和动力保障;物料部负责生产物资和防疫用品保障;大行政是公司职能部门的资源整合和沟通机制,通过大行政整体协调政府政策资源,人力,行政,信息安全等对业务进行支持。
Q:最近几年的疫情反复对很多城市的工作生活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北京也不例外,而且今年北京还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这对北大维信的生产是否会造成影响呢?
宋:是的,北京作为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类政治会议和国际活动赛事都比较多,遇上两会和冬奥会这样的特殊重大活动都需要我们做提前安排,尤其是考虑到今年我们的生产任务相较于去年增加了近50%。例如用于提取的乙醇属于危化品,遇上冬奥会这类大型赛事就会实行运输管制,因此生产制造部门需要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准备应急生产方案,同时大行政也会通过与政府部门保持积极沟通,了解政府的各项要求反馈业务部门,并据此调整我们的预案。
Q:从您的介绍可以感受到今年北大维信的生产需要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以及压力,可以分享一些具体事例让大家了解你们的团队在这样的北京下是如何克服挑战的吗?
宋:我们的生产计划需要以客户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从而保证市场的供应。面对今年的挑战,我们积极倡导公司科学决策和结果导向的原则,在冬奥会之前的两个月各部门就开始进行沟通。物料部联合供应商以及运输公司,时刻掌握政策要求,动态调整生产预案。同时大行政通过多途径争取政策倾斜,避免出现政策一刀切的情况。例如刚才提到的乙醇运输,我们为公司争取到了政府民生保障重点单位的名额,这样乙醇以及其他物料的供应商运输都能走绿色通道,保障冬奥期间的正常生产运行,为今年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可行性支持。
刘:就像宋经理所说,今年上半年有冬奥会,两会,还有疫情,所有因素刚好都叠加在一起,一些非必要非民生的人流和物流必然会因此而受到限制。北大维信所生产的血脂康是医保用药,因此我们从民生保障的角度尽可能的和政府去沟通争取纳入重点保障名单。因为企业生产一旦叫停,再次恢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从2020年疫情初次爆发到现在,北大维信一直都没有因为疫情而停产。在这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政府下达的防疫要求做出配合。刚才我们所谈到的原料运输和产品输出,都存在很多困难,但除此之外,人员的流动也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们有很多员工并不住在北京本地,这就存在跨省流动的问题。宋经理所在的部门需要兼顾生产和防疫,确保今年制定的生产计划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的员工也做出了积极配合,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我们的生产排产不受政策和不可抗力的影响。
Q:申请纳入政府民生保障企业白名单是否需要达成一些要求才能正常开工?
刘:一直以来我们的底线是不能放弃生产。今年北京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北大维信所在的海淀区实行提级管控,非保障性企业都处于停工停产状态。我们因为是白名单企业所以没有停产,根据政府的防疫要求,我们在这段时间内必须执行闭环生产,一部分员工克服了很多困难留在厂里确保生产的持续进行,杜总(北大维信总经理)和裴总(北大维信生产总监、总经理助理、技术中心负责人)也留在厂区和大家一起工作。按照政府规定,到岗人数不能超过正常生产时期30%的人数,我们就依靠这30%的人员应急保持最小生产规模,保证了后续所有生产的持续联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段特别的经历,我们应该是集团内唯一经历过这样特殊的生产安排的企业。之后我们也对应急生产预案进行了复盘,完善相关预案措施,以防未来出现其他类似的特殊情况,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应急案例。
宋:其实最初开始制定预案的时候,政府还没有通知我们,是我们根据北京当时的疫情做出预判并制定出一套生产应急预案,我们据此也和政府进行了沟通得到认可,并在接到政府可以启动应急保障生产的通知后,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启动预案,召集员工进厂,保证了第二天市内交通暂停之前所有人员均已到岗。红曲生产链较长,即便中间出现几天的生产中断,都会导致后续生产的中断,所以应急保障期间的持续运行对于我们的生产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Q:在应急生产的这段时间,除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公司在保障员工工作生活方面做了些什么?
宋:应急期间在厂内进行生产作业的员工们是非常辛苦的,首要考虑的就是保障员工的餐饮和后勤。其次,考虑到大家连续在厂区内工作,公司还会在休息期间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保证大家能够精神愉悦的在厂内工作生活。
刘:应急保障生产期间,除了给员工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物质保障,公司也非常关注员工的心理疏导,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放松的工作环境。这段时间正好遇到端午节和六一儿童节,同时也是一些同事的生日,公司就利用这个机会组织了很多活动,包括端午节包粽子;儿童节同事们可以在线上与子女互动送祝福;我们还为一些同事集体庆祝了生日等等。应急生产预案结束后的员工调查显示大家对于这段时间的公司安排满意度很高。
Q:尽管北大维信在今年上半年遇到了很多挑战,但你们齐心协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也因为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今年的总裁特别奖,这离不开团队的默契配合,请你们各用一个关键词形容什么是成功的团队合作。
宋:我想用通力协作这个词形容这次成功的案例,因为我们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大家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协作完成既定目标。
生产团队各部门同事合影
刘:从职能部门的角度而言,我认为伙伴这个词是最合适的。不管是短期的工作任务,还是长期的企业战略目标,我们都需要形成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前的伙伴关系,部门之间需要互相融合,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做有专业、懂业务、会运营的业务伙伴,这样才能共同合作达成目标。
Q: 公司平时会组织活动来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吗?
刘: 作为制药企业,在用最好的产品用和专业技术服务人类健康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员工的健康。上半年,正值北京冬奥,我们的人才委员会和工会联合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续力冬奥,脂向未来”健跑活动,鼓励大家向冬奥会的运动员学习,以健康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向今年设定的前所未有的超高工作目标奔跑,有250多位员工报名参与并完成了持续一个月的健跑活动。活动结束后也有不少员工将健跑作为个人业余时间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坚持下来。
健跑团成员合影
对于我们的基层员工和管理人员来说,大家都需要对公司的战略以及近期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融入,公司各部门会从不同角度组织各类活动为大家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凝聚力。党团组织也积极推动发挥青年榜样力量,公司的裴总获得2021年度海淀区青年榜样称号,带动青年员工成长。工会利用广泛的群众组织,协同企业落实企业文化,发挥传帮带作用,增强团队向心力。
生产总监裴欢荣获2021年海淀区青年榜样称号
Q:大家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前行,请分享你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成长与收获。
宋:我们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进一步践行了公司文化,团队各部门打破边界形成更加紧密的联动,我们需要把工作中的安排计划提前向员工沟通清楚,达成思想上的一致,之后再将目标逐步落实到每个岗位,确保任务的执行和完成度,通力协作实现目标的最终达成。
刘:在公司里每个人的岗位角色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大家都是为了公司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一起努力,共同成长,实现共赢。从职能部门的角度来说,我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要学会从事务性思维转换至业务性思维,深入了解公司的业务方向和战略规划,这样才能与公司的核心业务实现高效协同,共同面对新挑战新目标。
从外部环境而言,公司近年来一直会遇到各种外部挑战,这与制药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北京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定位都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需要适应这种常态化的外部挑战环境,时刻保持对外部信息的高度关注和敏感,并要做到快速适应各种变化调整,结合业务做出前瞻性预判。
Q:感谢两位同事接受本月的采访,相信你们的分享会让大家对团队协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学习。